1. 首页 > 生肖配对表 > 文章页面

文言文不及的意思(不及的古文意思)

低俗的白话文书面语远不及古文言文精简之优美 我以为文言文并非呆板,而是古代时期的人普遍不识字所致

大家好,关于文言文不及的意思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,不过没关系,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八字谏言女儿的知识点,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,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,还望关注下本站哦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!

本文目录

文言文不及的意思文言文不及的意思

1.急求一段文言文:《高祖纳善不及》的翻译帮我解释文言文中的字意

当年高祖(刘邦)采纳贤才犹如不够(的样子),听从谏言如转圜,听人说话不求说的多厉害,推举功劳不考究人家的生平.陈平于亡命之中被起用为谋士,韩信于军队士卒队伍中被提拔而成为上将.所以天下之士像云一样集合起来归顺汉的一方,奇人异士争先进来,智者竭尽其策略,愚者尽其思虑,勇士极尽其节义,怯夫也勉为其死.集合天下人的智慧,合并天下人的威力,因为这样才推翻秦朝如拿起鸿毛,取楚国如同拾别人丢的东西,这事高祖凭什么天下无敌的原因.

自己的翻译,可能不太准确,仅供参考

2.曹操自叹不及文言文翻译

魏武尝过曹娥碑下,杨修从。碑背上见题作「黄绢幼妇,外孙齑臼」八字,魏武谓修

曰:「卿解不?」答曰:「解。」魏武曰:「卿未可言,待我思之。」行三十里,魏武乃

曰:「吾已得。」令修别记所知。修曰:「黄绢,色丝也,于字为『绝』;幼妇,少女也,

于字为『妙』;外孙,女子也,于字为『好』;齑臼,受辛也,于字为『辞』;所谓『绝妙

好辞』也。」魏武亦记之,与修同,乃叹曰:「我才不及卿,乃觉三十里。」

魏武帝曾经从曹娥碑下经过,杨修跟随着,碑的背面题写了“黄绢、幼妇、外孙、虀臼”八个字。魏武帝对杨修说:“你懂不懂得它的含义?”杨修回答说:“懂得。”魏武帝说:“你不要讲出来,让我想想看。”走了三十里路,魏武帝才说:“我也已经懂得了。”于是让杨修另外记下他所理解的意思。杨修记道:“黄绢,是有色之丝,在字当中是一个‘绝’字;幼妇,是年少女子,在字当中是一个‘妙’字;外孙,是女儿之子,在字当中是一个‘好’字;虀臼,是受辛之器,在字当中是一个‘辞’字:合起来就是‘绝妙好辞’的意思呀!”魏武帝也记下了这八个字的含义,与杨修所记相同,于是他感叹说:“我的才思比不上你,竟然相差了三十里。”

3.求文言文《高祖纳善不及》的解释

昔高祖纳善若不及,从谏若转圜(4),听言不求其能,举功不考其素(5)。

陈平起于亡命而为谋主,韩信拔于行陈(阵)而建上将(6)。故天下之士云合归汉,争进奇异,知(智)者竭其策,愚者尽其虑,勇士极其节,怯夫勉其死。

合天下之知(智),并天下之威,是以举秦如鸿毛(7),取楚若拾遗(8),此高祖所以亡(无)敌于天下也。孝文皇帝起于代谷(9),非有周召之师(10),伊吕之佐也(11),循高祖之法,加以恭俭。

当此之时,天下几平。繇(由)是言之,循高祖之法则治,不循则乱。

何者?秦为亡(无)道,削仲尼之迹(12),减周公之轨,坏井田,除五等(13),礼废乐崩,王道不通,故欲行王道者莫能致其功也。孝武皇帝好忠谏,说(悦)至言,出爵不待廉茂(14),庆赐不须显功,是以天下布衣各厉(励)志竭精以赴阙廷自衍鬻者不可胜数。

汉家得贤,于此为盛。使孝武皇帝听用其计,升平可致。

于是积尸暴骨,快心胡越,故淮南王安缘间而起(15)。所以计虑不成而谋议泄者,以众贤聚于本朝,故其大臣势陵不敢和从也(16)。

方今布衣乃窥国家之隙,见间而起者,蜀郡是也(17)。及山阳亡徒苏令之群,蹈藉名都大郡(18),求党与,索随和(19),而亡(无)逃匿之意。

此皆轻量大臣,亡(无)所畏忌,国家之权轻,故匹夫欲与上争衡也。(1)《洪范》:《尚书》篇名。

(2)叔孙通:本书有其传。遁:逃也。

(3)叔孙先:即叔孙先生。先,先生之简称。

(4)转圜:言其顺。(5)素:往常情况。

(6)建:立也。(7)鸿毛:喻轻。

(8)拾遗:言其易。(9)起于代谷:言由代王而为皇帝。

(10)周召:周公、召公。(11)伊吕:伊尹、吕尚。

(12)仲尼:孔子之字。(13)五等:指传说的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等爵位。

(14)廉茂:孝廉、茂材,皆汉代举用人才的科目。(15)淮南王安:本书卷四十四淮南王长附其传。

(16)其大臣:指淮南王安之臣。势陵:王念孙以为衍字。

(17)方今布衣乃窥国家之隙等句:成帝鸿嘉中,广汉郡男子郑躬等反。蜀郡与广汉毗邻。

(18)蹈藉:践踏。(19)随和:指随从者。

关于文言文不及的意思,八字谏言女儿的介绍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文言文中也的意思

联系我们

Q Q:

微信号: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微信